• <menu id="iqoe4"></menu>
    <menu id="iqoe4"><menu id="iqoe4"></menu></menu>
  • <menu id="iqoe4"><code id="iqoe4"></code></menu>
  • <xmp id="iqoe4"><menu id="iqoe4"></menu><nav id="iqoe4"></nav>

    新聞動態

    霍里思特:礦山綠色技改之路的助力者

    關鍵詞: 時間:2021-06-18
      
    快速城市化時期,礦業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質資料。數十年過去,今日的礦山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2008年12月發布的《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年)》就明確提出了發展“綠色礦業”,并確定了“2020年綠色礦山格局基本建立”的戰略目標。落到現實層面,經歷過數十年開采的老礦山,如何在保障效益的情況下綠色發展,是擺在甘肅洛壩有色金屬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洛壩集團”)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幾十年的礦業發展,為礦石采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采選流程也早已固定,破碎、篩分、磨礦等等,北京霍里思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霍里思特”)研發生產的礦石智能分選機,創新采選流程,對礦石預先進行拋廢,能夠降本增效,減少選礦無用功,還能減少尾砂排放,做到安全環保。


    圖片

    洛壩集團


    洛壩集團是甘肅寶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其前身為1992年建成投產的國營企業甘肅省隴南洛壩鉛鋅礦,經過了近三十年的開采,原礦品位已不再富集,選礦廠設備老化嚴重,尾礦庫滿負荷,技改已成為了洛壩的必然選擇。

    礦山仍在持續開采,人力財力大量耗損,收益卻少的可憐。2017年股權結構調整,洛壩的技改之路也就此開始。2019年底,洛壩方留意到市場上已經出現了鉛鋅礦的拋選礦石設備,本著提高礦石品位,降低選礦成本的考慮,洛壩方開始了對礦石拋選設備的考察。

    礦石拋選設備,在國內早有應用,但就鉛鋅礦而言,2018年才有成型設備開始推廣,2019開始在部分礦山試運行。2020年,洛壩方走訪了部分已成功使用礦石拋選設備的企業,眼見礦石拋選設備確實能取得綜合效益,洛壩集團決定引入礦石拋選設備,助力礦山技改之路。

    霍里思特在2020年9月1日敲響了洛壩大門,彼時洛壩征集拋選設備廠家恰逢尾聲,留給霍里思特的時間少的可憐。9月21日,礦山從甘肅隴南發樣至霍里思特位于北京的實驗室,一周內,處理物流、實驗、第三方檢驗的同時依托蘭州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專業設計能力聯合出技改方案。9月28日,霍里思特一行就到了招標現場,對洛壩就技改方案和實驗結果作出了詳細的報告。

    霍里思特憑借全清華核心研發團隊,完備的研發生產制造體系,優異的現場應用口碑獲得了洛壩專家團隊的認可,最終成功中標。


    圖片

    霍里思特X-104智能分選機


    10月中旬中標,10月下旬簽訂合同,11月下旬設備進場,12月投產,現場運行數據顯示,在作業拋廢率達55%,處理量達到60t/h的情況下,鉛鋅尾礦的綜合品位不超過0.2%,鉛鋅回收率也分別可達到96.6%和94.2%。“我們最初與霍里思特合同要求鉛+鋅尾礦品位不超過0.25%,而霍里思特做出的是0.15%—0.18%。”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霍里思特交出的分選指標遠超礦山預期。

    當然,礦山考慮的還是綜合效益。洛壩集團副總經理王軍亮說拋選設備給洛壩帶來的綜合效益主要有三點,“一是富集品位,降低選礦成本”老礦山品位不大如前,如果還是按原有流程采選,2.5%的品位只能賠錢,而拋選之后,礦石品位能有3.5%—4%,選礦量相對應少了30%,入選金屬量基本沒有變化,選礦成本大大降低。王軍亮算了一筆賬,自霍里思特智能分選機進廠正常運行后,每班500噸滿負荷處理量,三班倒,這樣運轉每年能節約選礦成本約一千余萬元。

    “二是解決尾礦和尾礦庫的問題”隨著綠色循環經濟發展,尾礦成為了橫亙在綠水青山之間的“傷疤”,預先拋出30%廢石,就為后續尾礦處理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三是自然資源綜合利用”從井下挖出來的礦石,經過拋選分類,能夠發揮不同的價值,最大程度減少資源浪費。


    引進礦石拋選設備是必經之路,可設備如何融入現有礦山建設體系成了問題。

    如果為引入工藝設備另建設新廠、購入新設備,不僅會有大量的成本支出,且費時費力,光新項目的層層手續報批都可能會耗費大量時間,二選廠如何進行改造,擔憂上分選工藝是否合理,是否能進行有效銜接。

    恰在此時,霍里思特人員攜蘭州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赴現場查看了場地和現有設備工藝。依托蘭冶院的設計技術優勢和設計建設經驗。決定在二選廠的基礎上進行技改,現有破碎工藝流程和場地占用都可以進行有效銜接。洛壩領導認為,蘭冶院在有色金屬礦山設計領域的成績有目共睹,尤其近年來完成的甘肅金徽礦業、錫鐵山鉛鋅礦、隴南紫金礦業、內蒙古乾金達礦業等一大批優秀設計項目,堪稱為行業標桿。有蘭冶院技術團隊的參與,更堅定了洛壩有色在二選廠基礎上技改的信心。

    洛壩集團原建有三個選廠,二選廠最初設計產能為兩百噸,后經兩次擴建達五百噸,至今已經有近30年的選礦歷史,不少設備已經老化或面臨淘汰,2019年,由于尾礦庫壓力過大、選礦成本過高,二選廠臨時關廠。


    圖片
    洛壩集團二選廠老化設備

    走進二選廠,原有老化設備因長久未使用已經生了鐵銹,部分角落甚至已經長起了雜草。而拾階而上,老設備之后,霍里思特智能分選機正在處理井下新開采的鉛鋅礦石。


    原有場地可直接作為料廠使用,破碎設備也省了兩套,這就省了近200萬,整套改造算下來能節省近千萬。就這樣,11月份設備進廠,12月初試機,待配套設施完備后便開始滿負荷運行。工作人員的記錄表上詳細記錄著洛壩集團拋選設備試運行以來每一天的礦樣數據,12月21日,拋選設備初次運行,計處理9噸原礦,鋅拋原品位0.55%、拋精品位2.10%,….隨即根據現場反應,洛壩集團調整振篩、加裝除塵,隨著原礦品位變化,如此循環往復不斷調整,12月21日至1月22日的平均數據顯示為,在拋廢率在54%的情況下,原礦鉛品位0.84%、精礦鉛品位達1.76%,原礦鋅品位1.67%、精礦鋅品位達3.43%,與此同時鉛鋅回收率分別達96.6%和94.62%。


    當問及對霍里思特的印象時,王軍亮總結道“科技真就是第一生產力”,霍里思特有國內頂尖學府的清華團隊,設備關鍵部件自主研發,設備自動化程度高,可以實時遠程監控設備運行狀態。

    設備使用上可不能只看當下,更需要具有長久的穩定性和易維護的特征。設備關鍵部件自主化、國產化、環保要求低,這就為設備維護提供了便利,維護成本上也相對低廉。團隊技術含量高,知識層面廣,產品研發能力強,這在無形中加深了洛壩對霍里思特的信任。

    選廠內,拋選機皮帶正高速運轉,每一個平鋪的礦石都經過掃描,實時顯示在智能檢測系統上,由高性能探測器采集數據,通過智能算法識別礦石品位,并用氣排槍噴吹方式把原礦分選為高品位礦石和低品位廢石,實現預先拋廢或廢石提精。


    圖片
    洛壩集團副總經理王軍亮操作觀察霍里思特智能檢測系統

    在實地考察時,王軍亮指著霍里思特智能分選機,拍了拍橙色的“X射線識別裝置”部分,說道:“說白了,這套設備真正值錢的在這塊。

    霍里思特由X射線探測器及算法研究起家,自2010年成立以來,便致力于X射線相關電子學產品研發和系統解決方案,2015年,基于多年積累的X射線技術和圖像識別算法,霍里思特立項研發智能在線分選設備X104。

    洛壩集團選設備從生產能力、企業口碑、設備性能等方面出發,重點考慮的便包括是否自主研發,霍里思特的“核心技術全自主研發”便是獨特優勢。十幾年自主研發X射線探測器經驗,自有全系列不同分辨率和不同能量譜段的X射線探測器;可根據客戶礦石性質定制不同X射線探測器,充分發揮探測器作用,大大增加識別能力和識別精度,提高分選精度。識別系統及核心探測器硬件完全自主研發,后期維護成本低。

    設備正式運行后,至今運行穩定。霍里思特允諾現場常駐一人,設備初運行期間對操作工人進行培訓,直到教會為止,這點讓洛壩十分放心。“前兩個月會有兩名霍里思特技術人員常駐洛壩,隨時待命解決設備問題,后續每三個月即便機器不出問題,也會有專人過來巡視。”


    圖片
    記者考察霍里思特智能分選機


    記者在洛壩集團采訪時,恰好遇到兩位客戶來洛壩考察設備,據王軍亮介紹,自拋選設備投產以來,洛壩已經迎來送往了不少批來觀摩學習的同行。

    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這是礦山未來的發展方向,”甘肅寶徽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李擁軍如此總結礦山的發展,“這是一個本質性的革命,拋選之后,廢石質量減少,整個尾礦庫的使用壽命都會增加,對礦山乃至地方生態都是重大改變。”王軍亮在接受采訪時也反復強調這類拋選設備對礦山,尤其是開采了數十年的老礦山的重要程度。

    要想開采礦山,就得先建尾礦庫,高品位礦石被運走進行后續加工,而尾礦卻日益囤積成山,尤其老礦山都或多或少面臨著尾礦脹庫的問題,一旦處理不當發生潰壩或者滲透事故,將造成資源流失、環境污染等不良影響。

    去年,應急管理部、國家發改委等八部門就聯合發文提出,“自2020年起,在保證緊缺和戰略性礦產礦山正常建設開發的前提下,全國尾礦庫數量原則上只減不增,不再產生新的‘頭頂庫’。”引入霍里思特智能分選機,解的便是洛壩集團尾礦庫滿存的燃眉之急。對礦石進行預拋選,廢石直接變廢為寶,取得的銷售收入至少可以抵消二選廠的部分運行成本,更別提尾礦庫使用年限增加為礦山帶來的綜合效益。

    設備老化,加工成本太高,開采未歇,卻一直賺不到錢。現在的礦石品位、基本價格、加工費用等等都不可同日而語,原有的采選程序到了變革的時候。

    “礦山越往后發展,都是走下坡路,這是任何礦山都避免不了的問題,”王軍亮不避諱礦山運營的難處,既要解決礦山開采留下的歷史遺留問題,還要讓礦山取得收益,煥發新機,那便只有引入新理念新技術。“據我了解,目前新建的大選廠,基本上都把拋選這個設備融入到破碎系統,以前就是兩臺破碎機,幾條皮帶,現在要把這個設備要插進去,這是以后建選廠基本上要考慮的一個重要環節。”未雨綢繆,為的是綠色發展,不留下歷史遺留問題。

    老礦山如何在吃干榨凈剩余資源,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同時,提高生產效益?新礦山如何做到“零排放、無尾礦、全充填”?在綠色發展成為必經之路時,這些問題也漸漸浮現,求變求新,大膽改革,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首頁

    電話

    地址

    最近中文字幕无吗高清